贺州广济医院:一周三锦旗 三赞急诊人

作者: 贺州广济医院
发布于: 2024-09-04 00:00
阅读: 22
盛夏炎热,医患情谊更暖!在贺州广济医院的急诊科,忙碌和紧张的气氛中,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营救的故事,一周内先后收获了三面熠熠生辉的锦旗,是对医护人员辛勤工作和专业技术的最好褒奖,不同的患者,同样的感谢,不同的故事。

 

 “仁心仁术,护理精心”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妙手仁心铸华章,医德高尚暖心房”

 

这些锦旗上的赞誉

是对急诊科团队辛勤工作的最高赞誉

锦旗的背后

是医护人员无数次的抢救、治疗和护理

是他们用专业和爱心书写的生命奇迹

 

01
案例1

 

 

车伯伯的故事,是急诊科无数动人故事中的一个。他因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入院时奄奄一息,被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重度营养不良,冠心病PCI术后等等,病情岌岌可危!接诊患者后,急诊科主任蒋劲柏迅速组织科科医护人员展开抢救,经过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抗感染、抗休克、中医药改善肺功能等一系列有效的抢救,老人家的生命之火重新燃起,终于成功撤下呼吸机。经过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15天的精心治疗后好转出院。

车伯伯的女儿,作为医疗同行,对父亲的病情有着深入的了解,现在父亲病情稳定转危为安,她对急诊科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表示了极高的赞赏和认可。返回桂林工作后,她通过朋友送来了锦旗,以此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02
案例2

 

 

韦爷爷,67岁,因特重型颅脑外伤、脑干挫伤、多发肋骨骨折,从外院转入EICU住院治疗。当时病情复杂,深昏迷不醒,格拉斯哥评分仅5分,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颅脑创伤所带来的并发症也在一次次的考验着医护人员,存在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损伤,中枢性高热、细菌多重耐药,感染难以控制,呼吸机撤机困难;多器官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紊乱、下肢、肺动脉栓塞等风险,面对重重困难,医护人员以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不懈的努力,诸个难关逐个闯过,将韦爷爷从死亡线上拉回。40天的治疗,韦爷爷逐渐由深昏迷、浅昏迷、昏睡、嗜睡到意识转清,最后能和家属开口说话,直至能亲自送来锦旗,家属的激动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医护人员的心中也充满了欣慰。

 

 

03
案例3

 

 

周先生的经历同样惊心动魄。他在山洞矿井内作业时昏迷两小时后被工友发现,当时患者淹在地下水中,呼吸微弱,全身裹满泥沙,伴有呕吐物,工友立即联系了120救护车,但由于病情危重,当地卫生院立即将患者送往贺州广济医院进行抢救。到达急诊科时,患者已经昏迷了四个小时,重度休克、极度呼吸困难、全身湿冷、紫绀。急诊团队迅速行动,为他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提升血压,中心静脉置管,纠正酸中毒、水电解质失衡,留置胃管引流出大量液体。血气分析提示患者存在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合并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吸入大量废气),经紧急抢救后,患者被收入EICU进一步救治。接踵而来的是患者出现了严重肺水肿(俗称“大白肺”)、血液感染导致的感染性休克,气道溢出大量泡沫状血性痰,顽固性低氧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诊医护团队在救治过程中予精心设置呼吸机参数,利用纤支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多模式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及中医药介入解决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EICU逐渐跨过了休克、呼吸衰竭、严重脑损伤等难关,通过一周不懈努力周先生清醒后成功脱机拔管,在这一刻家属激万分。

 

 

 

三位患者的故事,是急诊科无数感人案例的缩影。用心,专业,不言弃,成就和谐医患!三面锦旗包含着患者及家属对急诊人的信任和感激,也是急诊医护通力协作,全力以赴救治的担当、高效优质护理服务的展现。当患者在病痛中挣扎,是急诊人用专业的技能、无私的爱心和不懈的努力,为他们点亮了希望的灯塔。这些锦旗和鲜花,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最好的认可和赞扬,也是医患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信息来源:急诊科

 

图片

贺州广济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城西路33号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