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贺州广济医院蒋劲柏被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作者: 贺州广济医院
发布于: 2024-05-01 00:00
阅读: 15
分类: 媒体报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
得者蒋劲柏

4月30日,2024年全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南宁隆重召开,贺州广济医院院长助理、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蒋劲柏荣获“广西劳模”称号。

 

 

他用精湛医术为病患解除痛苦

他用关爱与担当为患者做好服务

他用智慧和奉献呵护人民生命健康

且看他如何诠释——医者仁心仁术

“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安全转出!”。这是悬挂于贺州广济医院急诊科抢救室门口的“十六字真言”,诠释着急诊人“速度与激情”的急救理念,也是蒋劲柏的日常工作真实写照。

蒋劲柏自2002年踏上从医之路就全身心扑在医学事业上,技术上总是力求精益求精,融汇中西;服务上总是满腔热情,尽职尽责。他在重症科、急诊科深耕22载,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患者解除病痛,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获得一个个令人称羡的荣誉。他先后获得贺州市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贺州市优秀青年中医”、“贺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同时兼任多个区级急诊学术团体省级常委,并分别在广西急诊青年英才选拔赛、广西中医药急诊医师精英擂台赛上荣获三等奖。

 

医术上精益求精  服务上满腔热情

回顾这22年的工作生涯,蒋劲柏几乎每天都忙碌在一线,不管出差回来的路程多远、回来多晚,都要到科室了解病区的情况,重点诊查危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为救治危重病人,他常常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他甚至常常处在“连轴转、白+黑”的工作状态。只要有急危重症的抢救任务,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抢救室,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主动加班带领团队保证科室的正常运行。

 

 

他是一名暖医一心装着病人,科室同事、病人及亲属无不被他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的天使般的真情所赞叹。

 

 

 

2021年至2023年间主持、参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近两千人次,抢救成功率达到98%以上,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其中不乏多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开展了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毒蛇咬伤救治、犬伤一体化救治、临时心脏起搏术、急危重症床旁超声等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惠及广大百姓。2018年,他带领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救治一位“全心衰、心包积液、恶性心律失常”的生命垂危80岁高龄老人,于是演绎了出院时“医患互致鞠躬,重现和谐医患关系”动人场景,此举感动媒体、感动社会,中央和地方500多家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播报、转载、转发了这一温暖的正能量新闻。

 

 

 

他用热心、诚心、爱心和精湛的中医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于是又有了3位得到他精心治疗而痊愈的大妈同一天“组团”给他送了三面锦旗、真诚表达感恩之心的佳话。蒋主任认为“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践行在一言一行中,他凭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视患者如亲人、忧患者之所忧,坚持医者仁心


打造科室核心能力 

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

 

急诊科曾经是很多人不愿意待的临床科室,医师被当作“万金油”,似乎没有特别专业的技术,但是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抢救阵地,每天诊治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绝不应该仅仅当作通道科室,必须要将各种抢救技术前置才能使危重患者获得更及时有效的救治。2014年,他从重症医学科调至急诊科担任科主任后,看到学科发展的状况相对于专科处于落后的局面,下决心要改变学科落后的面貌,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于是他拟定学科发展规划,制订各种科内学习培训计划,科室内示范操作,有计划的选送业务骨干到省级医院进修急诊重症监护专业,通过2年扎实有效的内部培训与进修学习,科室的救治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对标《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指南》所列的项目,已能开展其中九成以上的技术项目,真正提高了学科的硬核实力,成功救治了大量急危重症患者,在群众及同行中的口碑越来越好。

2022年医院内科楼启用,他抓住学科发展的机遇,通过急诊科业务用房改扩建,形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学科架构,为学科往纵深发展拓展了空间,为打造一个稳定的、有作为的“超急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担当有作为,推动急诊科作为平台科室与专科协同发展

 

急诊科的疾病谱较广,工作场景涉及院前、院内,是以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来实施诊治的综合学科,急性胸痛、脑卒中、创伤、中毒等均是时间依赖性较强的疾病,与各学科协作密切。而通过与国内同行交流他敏锐的观察到急诊学科正从“通道型”的1.0版本向“急诊急救大平台”的3.0版本进化发展。于是响应医院的部署,积极的创建胸痛中心并担任行政总监,通过和院内各科室协作,经过一年半的卓有成效的创建工作及持续改进,终于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联盟的专家认证,真正推动医院在急性胸痛的救治规范化、标准化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卒中中心及创伤中心创建也在推进中。另外,还建立了贺州市中西医结合蛇伤救治中心,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在五年间救治数百例毒蛇咬伤患者,保持了零致残、零死亡的记录,其中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毒咬蛇伤患者,社会效益显著。在2022年策划设立了动物致伤门诊,也是平桂区重点犬伤门诊,推行一站式、一体化处置犬伤患者,而且24小时服务,通过预防接种、破伤风预防、联合创伤学科处置复杂创面及修复等一站式服务,切实为患者提供了方便,也成功救治了多例严重犬伤及破伤风患者,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用心推动基层医院急救能力建设与急救科普两不误

 

他作为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市县协同高质量发展委员会的委员及贺州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委,深知市县乡医疗急救能力的严重不平衡,难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他牵头连续举办了五届省级继教项目“贺州市基层医院急危重症规范化救治培训班”,搭建了一个急危重症学术交流平台,学员遍及全市各级医院,助推了我市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提高;承担了贺州市卫健委“急救知识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分区域)两届,培训足迹跑遍三县两区的县乡医院;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66场次的业务培训,受众面达4000余人次,还多次受邀到省级医学会议学术讲课。
 
他是“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成员,重视群众的急救科普教育,每年率领团队与120急救中心联合开展急救知识“五进”活动,走进校园、社区、企业、厂矿及电视台等传授“第一目击者”自救、互救技能,三年间开展公益培训31场次,获益群众约3200人。
 

关键时候冲锋在前、扛得住的共产党员

他曾两度荣获贺州市卫健系统优秀党员荣誉,工作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2022年底至2023年元月上旬期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新冠病毒患者急剧上升,面对发热患者剧增及危重患者救治需求量大的情况,他带领急诊科全体员工坚持带病上岗,轻伤不下火线,加班加点,充分利用好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资源,全面参与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当中,迎战发热患者处置和危重症救治两个高峰,没有让拒收一名患者,对危重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合理导流患者到院内各病区住院,同时还派到县级医院会诊指导抢救重症患者,平稳的度过抗疫救治关键阶段。不管是矿山事故救援还是交通事故群体伤救援、食物中毒救治,他总会第一时间靠前指挥,在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中坚作用。

图片

 

贺州广济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城西路33号
 

 

 

 
分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