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反酸、烧心多年不愈,贺州广济医院微创技术除疾获锦旗

作者: 贺州广济医院
发布于: 2023-12-04 00:00
阅读: 122
近日,患者陈大娘的儿子将一面写着“微创解病痛 医术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送到贺州广济医院普通外科,表达对医护团队的感激之情。

“反复胸闷、反酸、烧心2年,起初以为是胃病吃点胃药就能好,吃过很多药了,没有明显好转,且反复发作。”陈大娘向医生说道。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出现了吞咽困难,伴有胸骨后疼痛,后到贺州广济医院检查诊断是“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畸胎瘤”,需手术治疗。
因患者高龄且合并低钾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患者胸廓及腰椎畸形,腹部凹陷,对手术方式和操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经过多学科讨论,周密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量身订造”了创伤小的微创手术。

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协助下,在文明波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由肖昌高副主任医师主刀,与朱洪波和首勇文医师共同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手术,随后由妇科主任吴兰芬为患者行腹腔镜下畸胎瘤切除手术,手术过程持续时间3个小时,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陈大娘恢复良好,胸闷、反酸、烧心症状逐渐消失,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疝气小科普:食管裂孔疝

科普信息来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01

何为食管裂孔疝?

通俗一点,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就相当于一楼与二楼的关系,两者之间由一块称为“膈肌”的肌肉,相当于楼板将上下分开,膈肌中央有一“食道裂孔”,食管要穿过此孔与膈肌下的胃相连,当“食管裂孔”周围的支持组织出现松弛、扩大,腹腔内压力增大时,位于“一楼”的内脏比如胃,便会在压力的作用下穿过膈肌,跑到“二楼”来,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这就是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10%-50%,大于70岁的患者发病率高达69%,约9%出现症状而就诊。

02

食管裂孔疝有哪些症状?

食管裂孔疝由于胃、网膜等组织经扩大的食道裂孔进入胸部纵膈造成一系列症状,如:胸、背、腹部不同部位的疼痛,其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灼热痛及刀割样痛;嗳气、反酸、吐食、呕吐、烧心,进食时有发噎现象,饮热水、冰水、白酒时疼痛常会加剧,但常因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还有些患者表现为咽喉炎、哮喘或心律失常等多种症状,误到其他专科诊治,效果欠佳且大大拖延了时间导致病情加重;当胃疝入胸腔后,患者常感胸闷、气短、憋气,与心脏病的症状相似等。严重还可能会发生致命性的并发症,如胃绞窄、穿孔、梗阻、出血。其与胃食管返流病如影随行,食管裂孔疝患者约1/3伴有胃食管返流病,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2/3的人都合并有食管裂孔疝。

 

03

食管裂孔疝如何诊断?

由于食管裂孔疝初期病情隐匿,往往容易造成漏诊,一般情况下都在消化内科诊治,经过正规的内科治疗后症状会一度改善,但如果病程较长且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不能停药,一停药症状就反弹,那应该患有食管裂孔疝的可能。可以通过胃镜、上消化道造影、X线、CT、食管测压、测酸等检查进一步确诊。

 

04

食管裂孔疝如何治疗?

治疗方式需要根据临床分期决定,按解剖类型,食管裂孔疝可分为I、II、III、IV型,I型没有症状的可以保守治疗,其他分型不管有没有症状,或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均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式要从胸腔或腹腔进入,均需做较大的手术切口,因其创伤大、疼痛明显、恢复慢、费用高,现已逐渐淘汰。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已成为治疗食管裂孔疝金标准。

目前贺州广济医院普外科采用外微创技术,通过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只需在腹壁上做4-5个0.5~1.0cm的小切口即可,通过人工合成可吸收生物修补材料的置入来修补食管裂孔或薄弱,达到根治目的。

 

分享

推荐文章